管涛:我国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商品描述:
编者按:我国曾经对于外汇储备的持续较快增长习以为常。然而正当人们开始倒数储备规模破四万亿大关之时,其强劲增长势头戛然而止。过去一年时间外汇储备少了近3000亿美元。这些外汇储备都去了哪里?外汇储备减少是否会成为新常态?怎样通过创通过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文/管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我国曾经对于外汇储备的持续较快增长习以为常,一度感慨外汇储备多了是个负担。然而,正当人们开始倒数储备规模破四万亿大关之时,其强劲增长势头戛然而止,转而掉头向下。过去一年时间外汇储备少了近3000亿美元。
那么,这些外汇储备都去了哪里?外汇储备减少是否会成为新常态?怎样通过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估值变化和实际减少是外汇储备下降的主要原因
过去较长时期,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连年大幅增长。2008-2013年间,年均新增外汇储备3276亿美元,高于2005-2007年年均增加3063亿美元的规模。2014年6月末,外汇储备达到3993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此后,外汇储备由升转降,到2015年6月末降至36938亿美元。过去一年时间里,外汇储备净减少2994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下降,一部分是因为过去一年里,美元汇率在国际市场上走强,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资产折美元缩水,造成了外汇储备的账面价值下降,但这并非真实的损失;另一部分是因为期间资本外流,外汇储备(本金)的实际减少,2014年三季度至2015年一季度间累计达1092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余额)减少2632亿美元。
藏汇于民与偿还债务是外汇储备实际减少的两大渠道
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下降,是国内经济“三期”叠加、国际经济走势分化、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背景下,随着2014年二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由单边走势转为双向波动,境内机构和个人优化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增加外汇存款和对外资产、减少外汇贷款和对外负债的必然结果。
从资产端看,截止2014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中,非储备资产的占比达到39%,较上年末上升了4个百分点,2015年一季度末该比例进一步升至41%。这反映了对外资产由国家集中运用转向市场分散持有,外汇储备的减少部分体现了公共部门(央行)与民间部门之间资产负债表的置换,符合“藏汇于民”的改革方向。
从负债端看,截止2015年6月底,我国境内外汇存款/外汇贷款之比为99%,较2013年底回落了26个百分点。截止2015年3月底,外币外债达8685亿美元,较2014年6月底减少了488亿美元。这反映了境内机构对外债务偿还正在有序推进。
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转为采取发行欧元、日元债券,借用欧元、日元债务的利差交易模式,但因为美元债务占到我国外币外债的80%左右,欧元、日元债务的增加仍不足以抵补美元利差交易平仓导致的美元债务的减少。
从短期看,如果未来内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于我有利的变化,不排除国际资本重新回流我国,外汇储备有可能恢复增长。
而从中长期看,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程度提高,央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则进出口顺差必然对应着资本净流出,贸易顺差越大、资本流出越多。由此,短期讲外汇储备上下震荡、长期看外汇储备振幅收敛将是新常态,外汇储备减少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
创新外汇储备运用,积极服务 “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
我国长期致力于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并不追求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然而,外汇储备的较快增长是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结果而非目标,反映了在全球资源进一步合理化配置、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率大幅提高的全球化进程中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国民财富迅速增长的客观现实,同时也反映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如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等。
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曾经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给宏观调控、改革调整等带来了较大挑战。但是,坐拥庞大的外汇储备资产,也给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最为现实的是,尽管过去一年多来,在进出口大顺差情况下,资本持续净流出,外汇储备减少,但外汇监管部门没有出台任何行政干预措施,市场用汇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这充分体现了经济体量大、外汇储备多、应对能力强的红利。同时,宏观调控部门因应形势变化,及时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减少的影响,保证了市场流动性充足,利率水平总体趋降。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大规模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拓展多元化投资,为企业提供委托贷款,创新服务方式,充实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也是本届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政策。
近年来,人民银行、外汇局不断拓展委托贷款平台,综合运用股权、债权、基金等多种工具,为银行、企业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外汇资金来源保障。
例如,截止2014年底,外汇储备就支持中俄管道供油250亿美元,中俄原油增供673亿美元,向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提供外汇资金3848亿美元等。
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外汇储备还参与了成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即AIIB)、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对国内主权财富基金和政策性银行注资,等等。这是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的新举措,将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和繁荣发挥重要作用。
而多元化的投资运作,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益,分散投资风险。从国际实践来看,许多外汇储备较多的国家,也都通过设立基金等形式进行外汇储备的投资运作。
外汇储备运用坚持“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的原则。在用外汇储备向各类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体经济市场需求情况,按照市场化原则设定资金条件,促进市场公平竞争,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对创新运用不要过分依赖,避免外储成机构背书
关于用外汇储备能否支持国内的短板如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农村发展等,可能需要仔细斟酌。
首先,外汇储备同财政资金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事情属于财政公共支出或转移支付的事情,不宜由货币政策来解决。
其次,央行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并大账后上缴财政,实际已间接对上述事业给予了支持,当然要由财政部门按批准的预算进行开支。
再次,上述项目主要是在境内使用人民币,如果直接使用外汇储备,可能存在二次结汇的问题。
对于“一带一路”而言,尽管是国家战略,但在具体实操中应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大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包括通过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支持民间市场主体自主对外投融资和进出口至关重要。
如果过分依赖外汇储备的创新运用,既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不利于保持外汇储备的流动性资产属性。尤其是参与多边开发机构的国际金融合作时,要在明晰权利义务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外汇储备介入的程度,避免将中国的外汇储备作为这些机构的背书。
必须指出,坊间流传的“通过XXX输出中国过剩外汇储备”的观点是误导。中国虽然外汇储备多,但每一分钱都不是多余的,每一分钱都不能乱花。